中医养生讲究“冬养三九,夏养三伏”。今年的7月20日,我们即将迎来“头伏”。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,自然界阳气极为旺盛。在中医学理论中,阳气最盛的时节要防暑邪,暑邪多夹湿,易伤津耗气,会导致人体出现困倦无力、食欲不振、胸闷不舒、大便溏泄等症状。所以,在这段时间,我们既要注意降温防暑,又要跟着节气来养生调养,才能增强体质,安度伏天。
1、饮食
成都平安中医肿瘤康复中心指出,伏天气候炎热,饮食应以“多酸多甘、补气去火”为原则,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,补气清暑、调理脾胃。
薏米赤小豆粥
绿豆百合粥
冬瓜莲子粥
荷叶绿豆粥
药粥对老人、儿童、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。可多吃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鲜蔬果,如苦瓜、西红柿等,慎食辛辣刺激、肥甘油腻食物,少喝冷饮。夏季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。
2、运动
活动强度要适量,锻炼以散步、做操等轻度运动为宜,时间不超过1小时。
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。
避免在运动后大量饮水和饮用冰水,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,甚至诱发心梗。
注意冷暖,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诱发感冒。
3、情绪
要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生气,尽量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“,防止“情绪中暑”危害身心健康。
在夏季的中午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午睡或打坐、静坐、闭目养神等。
穴位按摩也可平心静气。
做法:在天气炎热、心情烦躁甚至心率紊乱的时候,可以通过揉按劳宫穴和内关穴以达到清心安神、养心安神的作用。
4、起居
夏天昼长夜短,所以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,晚上在11点之前要进入睡眠状态,不要熬夜,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。
夏季失眠者,可练习“呵”字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