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医理论里,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,包括唾液、胃液、肠液、关节液等。它就像润滑剂一样,能濡养皮肤、黏膜、脏腑,还能调节体温、运输营养物质。
而我们日常喝的水,只是生成津液的 “原材料”。水进入人体后,需要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,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,再经过肺的宣发肃降,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,最终形成津液。
如果脾胃虚弱,运化能力差,即便喝再多水,也无法转化为津液,反而会导致水湿内停,出现腹胀、腹泻等问题。
赵建华主任指出,当津液不足时,身体会发出明显信号:口干却不想大量喝水,或喝水后不解渴;嘴唇、舌头干燥,甚至出现裂纹;皮肤缺乏光泽,粗糙掉皮;眼睛干涩,看东西久了容易疲劳;大便干结,排便困难;小便量少偏黄。若出现这些情况,就说明该给身体补充津液了。
4个方法,帮你高效补充津液!
1.食疗:吃对食物,从根源养津液
食疗是补充津液最温和、最易坚持的方法,核心是选择 “滋阴润燥” 的食材,避免辛辣、油炸等耗伤津液的食物。
推荐日常可多吃这些食材:雪梨能润肺生津;银耳被誉为 “平民燕窝”,煮成银耳百合羹,既能补充津液,又能安神;山药健脾益胃,脾胃好了,运化水液的能力自然增强,可用来煮粥、炒菜。
需要注意的是,食疗需长期坚持,比如每天喝一碗银耳羹,每周吃 2-3 次山药粥,才能逐渐看到效果。
2.茶饮:小口慢饮,濡养身体
中医建议,补充津液的茶饮要 “小口慢饮”,让水在口腔和食道中充分停留,慢慢滋润身体。
推荐两款简单易做的滋阴茶饮:
麦冬玉竹茶,取麦冬10克、玉竹10克,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用,麦冬能养阴生津,玉竹能滋阴润燥,适合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的人;
枸杞菊花茶,取枸杞15克、菊花5克,开水冲泡,枸杞能滋补肝肾之阴,菊花能清肝明目,适合经常熬夜、眼睛干涩的人。
饮用时,每次喝1-2小口,间隔5-10分钟再喝,避免一次性喝太多。
3.五汁饮
做法:取鲜莲藕、鲜荸荠、甘蔗各500克,梨2只,白茅根250克。将其全部洗净,切碎汁;将榨出来的汁放入锅中,加水煮沸即可代茶饮用。
《温病条辨》中记载:"五汁饮,甘寒清热,生津止渴。治太阴温病,热灼津伤,口渴,吐白沫,粘滞不快者。"
4.鸡蛋茶
鸡蛋茶是北方传统食疗方,尤其适合秋冬口干、咽喉不适时饮用,能快速补充津液、缓解燥咳,且制作无需复杂工具。
食材:鸡蛋1个、开水500毫升、冰糖3-5颗、香油1滴。
制作步骤:把鸡蛋打入碗中,用筷子充分搅拌至蛋液均匀无颗粒;缓慢倒入开水,边倒边搅拌,让蛋液形成细腻的蛋花;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,若喜欢温润口感,可滴1滴香油,放至温热即可饮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