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癌症治疗领域,中西医结合已成为重要趋势。中医并非癌症治疗的 “备选方案”,而是能在不同阶段为特定患者提供支持,尤其适合以下几类人群,为他们带来治疗新希望。
处于放化疗阶段的患者,是中医治疗的重要适用群体。放化疗虽能有效杀灭癌细胞,但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,如恶心呕吐、脱发、白细胞降低、乏力等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耐受性。中医通过辨证施治,可针对性缓解这些不适。例如,对于恶心呕吐,常用半夏、陈皮等药材健脾和胃、降逆止呕;针对白细胞减少,会选用黄芪、当归、鸡血藤等益气养血的药材,帮助提升免疫力,增强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度,让治疗得以顺利推进。
癌症晚期或无法耐受西医治疗的患者,也能从中医治疗中获益。部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广泛转移,或身体机能严重衰退,无法承受手术、放化疗等攻击性治疗,此时中医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。中医注重整体调理,通过扶正固本、软坚散结的方法,如使用人参、白术、茯苓等药材改善患者体质,减轻疼痛、腹胀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延缓病情进展,延长患者生存期,同时提升其生存质量,让患者在生命末期能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。
赵建华主任指出,术后恢复期的癌症患者,同样适合中医干预。手术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,导致气血亏虚、免疫力下降,还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、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。中医通过补气养血、健脾益胃的调理方案,如服用八珍汤、参苓白术散等经典方剂,能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,加速伤口愈合,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。同时,中医还能帮助调节患者体内环境,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,为术后康复保驾护航。
此外,出现癌性疼痛、癌性胸腹水等并发症的患者,中医治疗也有独特优势。对于癌性疼痛,中医除了使用止痛药材,还可结合针灸、艾灸等外治方法,缓解疼痛且副作用较小;针对癌性胸腹水,通过利水渗湿、扶正祛邪的治疗,能减少积液生成,减轻患者胸闷、腹胀等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