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建华主任认为,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。癌症患者本就因癌毒耗伤正气,多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,表现为食欲差、消化弱、乏力等。而寒凉、生冷食物(如冰饮、生鱼片、寒性水果等)最易损伤脾胃阳气。
脾胃阳气受损,如同釜底抽薪。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无法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,既不能滋养脏腑、扶助正气,又会导致水湿内停、痰湿凝聚。
而“痰湿”正是中医所说的“癌毒”滋生的温床,会加重“癌状态”的失衡。临床中常见患者贪食生冷后出现腹胀、腹泻、乏力加重,甚至影响放化疗的耐受性,这正是脾胃受损、正气更虚的表现。
虾蟹属“发物”,易引“邪毒”扰身
从中医角度,虾、蟹等海鲜多属于“发物”。所谓“发物”,是指那些易诱发旧病、加重新病的食物。这类食物性多寒凉或湿热,且富含高蛋白,对于癌症患者而言,其脾胃功能本就虚弱,难以运化这些滋腻、寒凉之品,易导致湿热内生。
湿热与体内癌毒相搏结,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,或导致邪气扩散。尤其是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,免疫功能处于波动状态,食用虾蟹等发物可能加重口干、口苦、皮疹等不适,甚至影响治疗效果。此外,部分患者对海鲜过敏,更会直接损伤正气,干扰身体的修复过程。
刺激性食物助“火”生“燥”,耗伤阴津
辣椒、烈酒、过烫食物等刺激性饮食,在中医看来多属“燥热之品”。癌症患者,尤其是接受放化疗后,常存在“热毒伤阴”的情况——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大便干结、咽喉肿痛等。此时再食刺激性食物,如同“火上浇油”,会进一步耗伤人体阴津。
阴津亏虚则无法濡养脏腑,导致肝、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,同时也会让机体的“解毒”“修复”能力下降。更重要的是,燥热之邪会扰乱人体气血运行,可能促使癌毒扩散,不利于病情稳定。
癌症患者的饮食核心,在于“顾护正气、调和脏腑”。少吃寒凉、生冷、虾蟹、刺激性食物,并非绝对禁忌,而是基于多数患者“脾胃虚弱、正气不足”的体质特点,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失衡。
理想的饮食应温热、清淡、易消化,如山药、小米、莲子等健脾益胃之品,助力脾胃功能恢复,为正气充盛提供基础。只有脏腑调和、气血顺畅,才能逐步改善“癌状态”,为癌症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