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里有句话叫 “上医治未病”,意思是最高明的治疗,是在疾病发生前就做好预防。对于癌症来说,这 3 个生活习惯,就是中医 “治未病” 理念的具体体现,也是癌症最 “怕” 的事,坚持得越久,身体的 “防癌屏障” 就越牢固。
习惯 1:规律作息,别让 “熬夜” 耗光身体的 “正气”
赵建华医生认为,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是肝脏 “排毒” 和 “藏血” 的关键时期,这时候如果还在熬夜,肝脏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,导致体内的 “毒素”(中医里的 “邪气”)无法及时排出,长期堆积就可能诱发疾病。现代研究也证实,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降低免疫力,让癌细胞更容易 “趁虚而入”—— 比如经常熬夜的人,患乳腺癌、胃癌的风险会比规律作息的人高不少。
怎么养成规律作息?其实不用追求 “必须晚上 10 点睡”,关键是 “固定时间” 和 “保证时长”。比如每天晚上 11 点前准备睡觉,早上 7 点左右起床,就算周末也尽量不超过 1 小时的时差。如果晚上容易失眠,可以试试中医的小方法:睡前用温水泡脚 10 分钟,水里加几片生姜或艾叶,能帮助温通经络、安神助眠;也可以喝一小杯温牛奶,搭配 3-5 颗桂圆,桂圆能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,帮助放松神经。
习惯 2:清淡饮食,别让 “重口味” 伤了脾胃
中医有 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 的说法,脾胃功能好,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 “气血”,滋养身体;如果脾胃受损,气血不足,身体的 “抵抗力”(中医里的 “正气”)就会下降,“邪气” 就容易入侵。而重口味饮食 —— 比如过咸、过油、过辣的食物,正是脾胃的 “大敌”。
像很多人爱吃的腌制食品(咸菜、腊肉)、油炸食品(炸鸡、薯条)、辛辣食品(火锅、麻辣烫),中医认为这些食物会产生 “湿热”“痰浊” 等 “邪气”:过咸的食物会伤肾,导致 “水湿” 内停;过油的食物会伤脾,导致 “痰湿” 堆积;过辣的食物会伤胃,导致 “胃火” 过旺。这些 “邪气” 长期在体内积聚,就可能慢慢发展成 “瘀毒”,进而增加患癌风险 —— 比如长期吃腌制食品的人,患食管癌、胃癌的风险会更高。
清淡饮食不是 “只能吃青菜白饭”,而是要做到 “均衡” 和 “适度”。中医建议 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,简单来说就是:主食要粗细搭配,比如吃米饭时加一把燕麦、小米;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比如苹果、梨、菠菜、西兰花,它们能补充 “津液” 和 “维生素”;适量吃优质蛋白,比如鱼肉、鸡肉、豆腐,帮助增强体力。烹饪方式也尽量选择蒸、煮、炖、清炒,少用油炸、红烧,这样既能保留食物的营养,又不会给脾胃增加负担。
习惯 3:适度运动,让 “气血” 动起来
中医认为,“气血流通则百病不生”,如果气血运行不畅,就会导致 “经络阻滞”,“邪气” 容易在阻滞的地方积聚,时间久了就可能形成 “肿块”(包括癌症)。而适度运动能帮助 “疏通经络”“调和气血”,让身体里的 “正气” 更足,从而抵御 “邪气” 的入侵。
很多人觉得 “运动就要跑 5 公里、去健身房撸铁”,其实不用这么累。中医更推荐 “温和的运动”,比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等,这些运动能让气血慢慢流通,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。比如每天早上或傍晚,在公园散步 30 分钟,配合深呼吸,能帮助放松身心、调节呼吸;练八段锦时,通过 “双手托天理三焦”“左右开弓似射雕” 等动作,能疏通三焦经、肺经等经络,让气血运行更顺畅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运动要 “量力而行”,比如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,不要追求高强度运动,避免受伤;运动时间也最好在白天,晚上尽量少做剧烈运动,以免影响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