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在术后的作用
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们已发现部分中药含有有效抗癌成分,如长春花(叶)及喜树果(叶)、三尖杉、半枝莲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。临床上应用这些含有抗癌成分的中药治疗肿瘤,也确实收到一些疗效。比如术前服用中药,可增强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;手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术后发热、贫血、免疫力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,促进手术创口愈合,恢复和提高有关脏器的功能和人体免疫功能。中医药治疗目的主要是中医通过对癌症病人的全面辨证论治,提高人体对放化疗敏感度和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。
中医药在放化疗后的作用
无论应用何种放疗和化疗方案、最新的抗肿瘤药物,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。严重的放化疗毒副反应对于一个恶性肿瘤的患者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患者要反复多次承受毒副反应的损伤,对患者的生活质量、生存信念和康复信心的打击远远超过放化疗对身体本身的损害。然而中医药在对抗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方面,以其独有的减毒增效优势和临床疗效被临床肿瘤界所认可。
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,主要有两个方面:
(1)减毒:中医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,减轻化疗反应及脏器功能损伤,增强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。
(2)增效:化疗的毒副反应偏重损阳,扶正固本方药可促进人体免疫功能,改善骨髓造血功能,提高物质代谢,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及转移,增强化疗疗效。
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,主要有三个方面:
(1)增敏: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,提高放疗疗效。
(2)放疗的毒副反应以伤阴为主,运用益气养阴生津药物可有效减少放疗的毒副作用。
(3)通过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作用,改善人体免疫状态,增强抗癌能力。
放化疗中可出现一系列口干咽燥消化道症状、皮肤黏膜损伤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产生恐惧心理。中医针对放疗出现的热毒反应和以毒邪内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,选用清热解毒、生津润燥等不同治法。
中医药在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后的作用
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后的患者,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,可使基因靶向治疗药物如虎添翼,相辅相成,疗效显著提高且其副作用明显减少,减少皮疹、腹泻、乏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中医药防止或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
在中医药研究中发现,扶正类中药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相同效应,可加强或保护人体的有效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