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,具体就是通过四诊、八纲对病情进行分析辨别,分辨寒热(病性)、虚实(病机)、表里脏腑(病位)以及机体内正邪双方博弈情况,之后确定治疗方案。
但若是具体分析起来,中医辨证可细分为几个部分:
八纲辨证:即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八类症候,根据八纲辨证,可以分辨疾病病位的深浅、病邪的性质、邪正盛衰等。
病因辨证:中医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可分为六淫、七情、饮食劳逸及外伤四个方面,以上都能影响到患者的疾病进程。
气血津液辨证:也就是运用中医学中的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,分析患者体内气、血、津液的病变,从中辨别其不同的症候。
脏腑辨证: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、病理表现,对疾病症候进行分析归纳,借以推究病机,判断病变的部位、性质、邪正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,是中医辨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肿瘤是本虚标实之证,是“始于无形之气,继成为有形之质”,病位愈深,则越耗伤正气,临床治疗中除了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”外,还要遵循以下的辨证思路:
辨正虚程度
肿瘤不同阶段的正气强弱呈渐进式虚衰,决定了治疗的策略方法,正气强宜攻之,正气虚宜补之,根据患者体内正气的强弱决定该侧重哪方。
辨主次
恶性肿瘤在病程的不同阶段,患者体内的虚实程度不尽相同,在治疗上需要做到主次有别,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中药之间的配伍与剂量。
辨邪气偏胜
肿瘤的发展导致患者气血失和、正虚邪盛,但是不同肿瘤之间的邪气偏胜情况会有所差别,例如鼻咽瘤患者火毒偏盛;肺肿瘤患者痰热偏盛;肠道肿瘤患者湿热偏盛等;需要注意分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