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逐渐转冷,气温的降低不仅让人感到寒冷,也悄然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此时,也是脑梗的高发时节,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、血流变慢,增加血液黏稠度,从而容易引发血栓形成,导致脑梗。
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指出,脑梗的发生并不是毫无征兆,发作前,身体会出现一些异常信号。
3个信号说明脑血管随时会堵死!
在脑血管堵死之前,不少人会先经历“小中风”,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其症状与中风类似,大多可在3小时内缓解,容易被忽视,但这是中风强烈的预警信号,应高度重视。
1.一过性视野黑矇,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,甚至失明。
2.运动功能障碍,患者单侧身体、面部或部分肢体出现运动障碍、刺痛或麻木,突发行走困难、步态不稳。
3.短暂失语或说话像喝醉了、词不达意,突发眩晕,意识或记忆障碍,吞咽困难等。
这好7件事,减少高发季对脑梗的威胁!
1.穿暖衣保温:尤其是颈部、头部和手脚要特别注意保暖,出门时可戴围巾、帽子,避免头部血管受寒。
2.少在寒冷时段外出:早晨和夜晚是温度最低的时段,也是脑梗高发的时间段。老年人或高血压人群尽量避开此时出门,如需出门,尽量在白天较暖和的时段活动。
3.不要突然发力:突然发力可使血压突升,易损伤血管。平时排便不可用力过度,不宜猛回头,早上不要马上起床。
4.洗澡时间不能太长:热水可使全身血管扩张,加上待在密闭环境中,大脑和心脏易缺血缺氧,增加意外风险。洗澡控制在15分钟以内;调节好水温,在饥饿和饱餐状态下都不要洗澡。
5.保持心情平静:情绪波动、过度紧张或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,平时保持心态平稳,减少情绪刺激,以稳定血压。
6.适量饮水:气温下降,很多人饮水量相应减少,血液黏稠度上升,血流变慢,这些都会增加脑梗的发生风险。建议每天喝足1500-2000毫升的水,尤其是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,帮助稀释血液,降低血栓风险。
7.少吃高油脂、高糖食物:秋冬季,大家都爱吃高油高盐的食物御寒,且户外活动相对减少,这容易导致血脂升高。建议大家秋冬进补时要选择清淡少油的方式,尽量少吃高油脂、高糖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