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出癌症之后,到底该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呢?这是很多人非常纠结的问题。前阵子在医院陪护时,碰到隔壁床的张叔。他老伴查出肺癌晚期,儿子当场拍板:“砸锅卖铁也要治!”可三个月后再去看,原本还算体面的家已经空了大半,张婶躺在病床上疼得直哼哼,儿子蹲在走廊抽烟,眼圈黑得像熬了三个通宵。
这种场景,在肿瘤科见得太多了。谁都想留住亲人,可真到了要掏空家底的那一刻,好多人才发现,这道选择题远比想象中更磨人。其实治与不治需要多方面分析,涉及到所患肿瘤类型,肿瘤分期,家庭经济状况,化疗后的副作用能不能承受。
肿瘤的分期和类型
赵建华主任指出,对于有些外部细胞肿瘤等,对放化疗敏感,治疗效果非常好,在身体受得住的情况下,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治疗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。 而对于内脏等部位的肿瘤,大多数发现时已是晚期,治疗效果非常差,子女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病急乱投医,什么方法都一拥而上,只会适得其反。 还有些患者,如果分期很不好,甚至已经出现多发脏器转移,体质非常差,说不定全力放化疗反而会使患者免疫力进一步下降,缩短生存时间。
患者自身意愿
我们还要重视患者的真实意愿。很多时候,家属因情感或社会压力替患者做出 "全力治疗" 的决定,却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:患者本人是否愿意承受高创伤性治疗的过程?在亲人意识清晰时,需要进行一次坦诚沟通:"如果治疗痛苦且效果不确定,你希望我们如何选择?" 尊重患者对生命自主权的选择,才是对其生命价值最深的敬畏。
家庭经济条件
肿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煎熬的治疗过程,不光是身心俱疲,甚至会耗费一个家庭的所有收入。
如果说子女财务自由,经济良好,那可以严格的按照规范治疗,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对身体伤害小的、先进的、需要自费医疗的方式都可以尝试。 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甚至非常贫困,治疗过程中就得深思熟虑,量力而行,钱要用在刀刃上,如果一股脑竭尽全力,最终结果是人财两空,因病返贫。
化疗副作用
化疗药物通常是利用肿瘤细胞往往比正常细胞增长迅速的特点,作用于增长迅速的细胞来控制肿瘤。因此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,化疗药物对增殖较快的组织(如骨髓、毛发、胃肠黏膜等)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,表现出白细胞低下、恶心呕吐、脱发、腹泻、四肢麻木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