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,是一种恶性骨肿瘤,特点是肿瘤细胞可直接产生骨样组织。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,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、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。常形成梭形的瘤体,可累及骨膜、骨皮质及髓腔,病灶切面呈鱼肉状,棕红或灰红色。
患者初期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和肿胀,最初期的疼痛多为间断性。由于骨肉瘤发生年龄多在10~20岁之间, 常常与青少年的生长痛混淆,可能导致确诊较晚。随着病情进展,疼痛程度逐渐加剧,多发展为持续性疼痛,夜间尤重,休息、制动、一般的止痛药无法缓解。随后,疼痛部位可触及肿物,可伴有周围关节活动受限。体格检查是可见局限性肿块伴压痛。在病情进展期,常见到局部红肿和静脉曲张。
骨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,可能是由于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于正常细胞,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,在复制及转录过程中没能及时修复受损的DNA,影响细胞周期,使癌细胞无限制的复制增殖发生癌变。
骨肉瘤有哪些诱发因素?
多数骨肉瘤患者的癌变过程并未发现明确的诱发因素,目前认为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:
1、化学性致肿瘤因素:硅酸锌铍、氧化镀、甲基胆蒽等。
2、放射性致肿瘤因素:多种不同的放射性核素都能引起骨肉瘤。
3、病毒性致肿瘤因素:多种肿瘤病毒、SV40病毒、鼠肉瘤病毒。
4、良性骨疾患的恶变:如多发性骨软骨瘤病、骨Paget病、多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可恶变而发生骨肉瘤,需引起重视。
此外,有研究发现特异性基因突变在骨肉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如p53基因系突变可能导致骨肉瘤的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