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 >> 肿瘤科普

“医生,吃中药后更难受了!” 可能是身体在变好,出现这几种情况千万别停

文章来源:成都平安肿瘤医院 时间:2025-10-09

中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温和、天然的治疗方式,出现不良反应时该不该停?关键就在于要分清楚,是“好转反应”还是真正的“副作用”。

很多患者因自行停药耽误了病情,也有患者因忽视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延误救治。今天,成都平安肿瘤医院赵建华主任就跟大家说清楚这个问题。


这3种情况可能是“好转反应” !

也有患者把‘暝眩反应’当成了副作用,反而错失治疗机会。“暝眩反应”意思是有些病在好转前,身体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不适,这是药物起效、病邪“反抗”的表现。

1. 轻微恶心、腹胀,1-2天后缓解 

这种情况多见于初次喝中药或脾胃较弱的患者。喝药后,患者可能会感觉胃里“翻涌”,但一般不影响进食,而且通常在1-2天后会逐渐适应。

这类患者可以少量多次服药,比如分5-6次喝,或者在饭后半小时服用,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。 


2. 短暂低热(<38℃)伴出汗 

部分肿瘤患者或风寒感冒患者,在服用解表、扶正的中药后,可能会出现37.5-38℃的低热,同时还有微微出汗的情况,这是机体调动阳气驱邪的表现。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、无其他不适症状,可继续观察1-2天。 


摄图网_402567481_banner_各种中药木盘上一碗养生中药(企业商用).jpg


3. 排便增多但无腹痛 

喝了祛湿、通腑类中药,如白术、茯苓、大黄的患者,可能出现每天2-3次软便的情况,但无腹痛、肛门灼热感,这是药物帮助排出体内湿浊的正常反应,通常3-5天后大便会恢复规律。

上一篇:肿瘤真能自己消失?邓文志主任给出的 4 个关键建议,一定要认真看!

下一篇:晨起乏力、饭后腹胀?别当 “小毛病”!邓文志主任:这可能是肝癌早期信号

当前文章由:成都平安肿瘤医院发布

转载请表明来源:http://m.payymyk.com/jkkp/1741.html